8月1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将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进行面对面的会晤,旨在讨论俄乌冲突的各个方面。然而,这并非预示着和平的迹象,而是一场明显带有政治色彩的交易。其核心议题在于探讨小国的主权如何在两大国之间的竞争中遭到忽视。乌克兰的民众在绝望中祈求停火,而欧洲的盟友们则在谨慎中透露出不安,俄罗斯则在一旁静观其变。这一情况不仅体现了各国对冲突发展趋势的深切忧虑,也暴露了在权力斗争的背景下,小国的主权和民众的福祉如何成为大国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此次“泽特会”的前奏是一连串精心编排的政治秀。8月16日,泽连斯基与特朗普进行了一场时长一个半小时的“内容丰富”的通话,其中双方的双边对话大约持续了一小时。特朗普向泽连斯基传达了他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的主要议题,并表达了美国确保乌克兰安全的积极意愿。泽连斯基随即对举行乌克兰、美国和俄罗斯三方会议的建议表示支持,并强调欧洲应在冲突解决的每一个阶段都参与其中,以确保安全得到保障。这一系列交流,将俄乌冲突的解决推进到了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新阶段,而乌克兰,仅仅是这个新阶段的“受邀者”,而非真正的决策者。
这场会晤之所以引发全球关注,其核心在于它背后所承载的和平愿景与现实焦虑之间的巨大反差。乌克兰民众对停火的渴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民调显示,高达69%的乌克兰民众支持通过谈判迅速结束战争。他们期望这次会晤能带来结束苦难的希望之光。然而,在这种希望的背后,隐藏着领土割让以求和平的严重担忧。乌克兰宪法明确指出领土完整不容侵犯,但持续的战场失利和西方援助的滞后正使泽连斯基政府走向妥协的边缘。尽管乌克兰军队内部有强硬派坚持“寸土不让”的原则,但疲惫的士气和物资短缺已成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这种内部紧张局势无疑将严重限制泽连斯基的谈判空间,并让他在美国面临空前的压力。因为当一个国家的生存完全依赖外部援助时,其主权实际上已经大打折扣。在本次会晤中,特朗普的角色远不止于一个“调停者”。他的政治意图更为深远,其核心目的是为了2024年的总统大选造势。他试图通过促成俄乌两国停火来实现其“24小时内结束战争”的竞选诺言,以此来加强共和党内的支持,并向选民展现其作为“和平缔造者”的形象,甚至不惜将此作为争夺诺贝尔和平奖的资本。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特朗普的特使在与普京的会面中,甚至错误理解了俄方的停火条件,一度误以为俄罗斯愿意放弃赫尔松和扎波罗热的部分地区以换取顿涅茨克,这暴露了其团队急功近利的心态,以及对地缘政治复杂性的忽视。
其次,特朗普试图削弱欧洲在国际事务中的独立性。他曾表示,如果俄乌和谈无进展,美国将不再介入调解,并暗示可能解除对俄制裁,甚至考虑从欧洲撤军。这种“要么听我,要么我离开”的态度,旨在迫使欧洲在安全问题上更加依赖美国,进而重塑美国在全球秩序中的领导地位。他所提出的“领土交换”方案,实际上是对俄罗斯现有利益的认可,这不仅对乌克兰的领土完整构成威胁,也让欧洲盟友感到不安,担心在没有欧洲参与的情况下,被迫做出牺牲乌克兰主权的决策。正如德国前总理默克尔所言,冲突不可能在战场上结束,但如果和平的代价是主权的丧失,那么和平的本质将变得悲剧。